引言(1)
2001年6月,某煤礦爆炸工廠生產五車間發生一起三料混藥轉鼓爆炸事故,筆者對此次事故進行了調查分析,并提出一些防范措施供同行參考。
事故經過(2)
該廠五車間導火索班定員6人,3人制索,3人負責黑火藥制造。2001年6月14日,制藥操作工馬某和申某一起稱藥,將20kg原料(其中硝酸鉀12.8kg、木炭4.0kg、硫黃3.2kg)裝入混藥牛皮鼓內,6月15日開機混藥6h后停機,6月18日7時5分,操作工申某對黑火藥工房進行檢查,門窗關閉完好,無異常情況,之后就到距混藥工房30m久的遙控電氣開關處,于7時20分開機繼續混藥,并前往工房處(未進入工房)聽了一陣機器運轉情況,無任何異常,便離開工房處到制索工房做其他工作。8時8分黑火藥混藥轉鼓發生爆炸,將48m2的黑火藥工房、36m2木炭粉碎簡易工房炸毀,爆炸沖擊波將臨近工房玻璃震壞,混藥轉鼓木框架最遠飛離爆炸點28m之多,但無人員傷亡,直接經濟損失8700元,無間接經濟損失。
事故原因(3)
1.根據安全作業規程,三種原料混制黑火藥需要球磨混合10~12h,爆炸前已混藥6h,磨擦感度、火焰感度已提高,已具備燃燒爆炸性能,這是事故發生的重要因素。
2.混藥鼓是把牛皮用銅釘從外側固定在圓形木框架上而制成,中間寬容穿有鋼軸,為了避免混藥木球與鋼軸碰撞,鋼軸上也包裹著牛皮,牛皮鼓混藥機轉速為18~22r/min(據了觸,國內同行業三料混合鼓均與該廠已爆混合鼓結構基本相仿)。在運轉中,木球與牛皮和原料碰撞磨擦也產生靜電,雖然轉動軸上和軸承上有導靜電裝置,但只能導泄軸上靜電,而牛皮鼓其他部位的靜電卻難以全部導泄,再加上氣候干燥,空氣相對濕度低,更易產生靜電,而靜電泄放能力相對降低,據有關資料記載,室外濕度小于16%時,木材電阻可達1013Ω以上,牛皮鼓電阻可達1015Ω,藥劑的電荷質量密度可達11.50c/kg,三料混合過程中,物料帶電電位可達1100V(干燥季節人體電位可達1kV~6kV),火花放電能量127mJ,該能量是黑火藥最小點火能的635倍,如果靜電放電,很可能造成靜電引爆,根據現場勘察,查閱技術資料及檢查記錄,認為靜電是導致這次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。
3.混藥工房沒有采取造潮措施,操作工作18日開機前未進行檢查(含設備、設施、濕度等),這是事故發生的間接原因。
防范措施(4)
1.完善黑火藥工序防靜電措施,改進混藥鼓的結構,使之更加便于導泄。
2.完善造潮增濕設施,保持工房內相對濕度達65%以上,并能遠距離監控。
3.黑火藥原材料在入鼓前要嚴格把關,建立監管機制,執行復驗、復稱制度,做好記錄,并履行簽字手續,防止原料超量和雜質混入。
4.嚴格執行開機前檢查制度,符合混藥條件,方可離開遠距離啟動。
5.要安排好混藥時間,防止混藥時間間隔雙休日或節假日,杜絕由于其他原因造成不安全隱患。
6.要按照現行“民用爆破器材工廠安全設計規范”要求,設計修建黑火藥工房,在原規定基礎上增高防護土堤,以免發生事故波及其他工房。
7.完善管理制度,加強日常安全監督檢查,對黑火藥混制重點監控,嚴格落實靜電設施定檢制,及時消除隱患。
下一篇:聚氯乙烯脫鹽水罐閃爆事故剖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