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目前,我國的安全文化正處于萌動時期。為促進安全生產形勢的穩(wěn)步好轉和根本好轉,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形勢,必須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工作力度。加強安全文化建設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應當放到青少年身上,也就是要從娃娃抓起。為什么要從娃娃抓起:首先,娃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,約占人口總數的46%左右,并且是未來世界的主宰;其次,娃娃是可塑性的最佳期,求知欲和吸收能力最強;再次,娃娃的認知一旦形成很難改變,并將影響其終身。怎樣從娃娃抓起:一是安全文化要進校園,進課堂;二是安全文化要進社區(qū),進家庭;三是安全文化要進報刊,進熒屏;四是安全文化要進政策,進法律。
主題詞:安全文化娃娃認知可塑
目前,我國的安全文化正處于萌動時期。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,當今世界,文化的嬗變呈多極的趨勢,分類的標準和方法越來越復雜,越來越細化,什么西方文化、東方文化、大眾文化、現(xiàn)代文化、主導文化、民族文化、國防文化、商業(yè)文化、體育文化、宗教文化、企業(yè)文化等等,林林總總,不一而足。相比較而言,在這些文化當中安全文化不能不說還是一條軟肋。盡管建立了一些法規(guī)制度,多層次的開展安全培訓,編輯出版了一批安全書籍和音像制品,國家安全生產監(jiān)督管理局(國家煤礦安全監(jiān)察局)成立后,適時提出了以抓好“三件大事”為中心的總體工作思路并逐步實施,同時加強安全技術、安全文化的國際交流,每年都有聲有色地組織開展“安全月”和“安全生產萬里行”活動,有力地推動了安全管理和安全監(jiān)察工作的開展。但安全文化建設并非一朝一夕、一蹴而就的事情。當前全國的安全文化狀況與“三個代表”重要思想的要求還有一定差距,安全文化的大氣候、大氛圍尚未形成,特別是安全文化理論儲備不足,安全文化的創(chuàng)新能力不強。為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客觀形勢,促進全國安全形勢的穩(wěn)步好轉和根本好轉,今后應加大安全文化建設的工作力度。
安全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樣,是人類文明的產物,它涉及政治、經濟等各個領域,加強安全文化建設需要做的事情很多,我認為著眼點、著力點應放到青少年和幼兒身上,換言之——安全文化要從娃娃抓起。
一、為什么要從娃娃抓起
1.娃娃是一個不可忽視的群體
其一,娃娃在全球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。據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提供的數字,2000年底全世界24歲以下人口30.33億,占總人口62億的48.8%(見表1)。中國由于20世紀后期控制人口增長,實行計劃生育,24歲以下人口仍占三分之一強(見表2),其他發(fā)達國家都占45%以上(見表3)。其二,娃娃是世界的未來,是人類的未來。今天的娃娃,若干年后就是社會的主人或社會的主宰。
表1 1970~2000年世界0~20歲人口單位:百萬人
年齡組 |
1970年 |
1980年 |
1985年 |
1990年 |
1995年 |
2000年 |
0~4歲 5~9歲 10~14歲 15~19歲 20~24歲 |
523 495 403 365 300 |
539 526 501 452 393 |
580 521 523 497 446 |
629 563 517 519 494 |
674 613 559 517 514 |
696 660 611 556 510 |
0~24歲 |
2086 |
2411 |
2567 |
2722 |
2877 |
3033 |
資料來源:聯(lián)合國教科文組織《統(tǒng)計年鑒》,載國家教委《教育參考資料》第17、18期。
表2 我國24歲以下人口所占比例%
年齡組 |
1953年 |
1964年 |
1982年 |
1993年 |
0~4歲 5~9歲 10~14歲 15~19歲 20~24歲 |
15.73 11.06 9.48 9.12 8.16 |
14.42 13.55 12.43 8.95 7.32 |
9.44 11.03 13.13 12.38 7.40 |
6.17 7.55 7.37 6.48 9.05 |
計 |
53.55 |
56.67 |
53.38 |
36.62 |
資料來源:①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、國家統(tǒng)計局:《中國第三次人口普查統(tǒng)計數字》1983年版;②國家統(tǒng)計局:《中國人口統(tǒng)計年鑒》1994年版。
表3 若干發(fā)展中國家少年兒童所占比重(1997)
國 家 |
% |
國 家 |
% |
馬 里 利比亞 阿爾吉利亞 多米尼加 加 沙 伊拉克 敘利亞 |
49 49 48 48 53 48 49 |
約 旦 洪都拉斯 伊 朗 墨西哥 民主也門 肯尼亞 蘇 丹 |
48 47 47 46 48 46 45 |
資料來源:美國人口情報資料社:《1997年世界人口資料表》。
2.娃娃時期最具可塑性
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(Jeanpiaget,1896~1980)的認知發(fā)展論(cognitive—developmenta),被公認為20世紀發(fā)展心理學界最權威的理論。皮亞杰將兒童的認知發(fā)展期分為若干個階段:0~2歲為感覺動作期,2~7歲為前運思期,7~11歲為具體運思期,11歲以上為形式運思期,每一個時期在認知上都有不同特點。他用組織、適應、平衡、同化、調適等術語,來說明兒童心智成長的基本原理和規(guī)律,并闡明兒童是認知發(fā)展的最佳期。這個理論告訴人們,兒童的心智成長,既不像遺傳論者所說的一切皆來自遺傳的決定,也不像經驗論者所說的一切得自后來環(huán)境的塑造,而是確認先天遺傳賦予他生存的條件(如各種生理器官),以內發(fā)的與主動的反應向環(huán)境中各種事物去探索、思維、了解,從而獲得認知。皮亞杰強調的是兒童自幼即具備內發(fā)與主動的求知傾向,從而肯定了教育的功能。應當接受的教育,錯過了一定的年齡,不可能重新再來一次。兒童既然生而具備自動求知的傾向,在這個可塑的最佳時期教他們必要的知識,不僅符合兒童的要求,而且在施教中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。
3.娃娃的認知將影響終身
俗話講:“江山易改,稟性難移”,這話很有道理。人們都知道,一旦把飯做夾生了,是一件很麻煩的事;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,如果一開始造成誤導,同樣是一件難以挽回的事。特別應當強調的是,要改變一個壞習慣比培養(yǎng)一個好習慣難得多。因此教育孩子貴在開始。我記得美國一個叫保羅•麥亞的動物學家講了這么一個故事:大象能用鼻子輕松地將一噸重的行李抬起來,但我們在看馬戲表演時卻發(fā)現(xiàn),這么巨大的動物卻安全的被一條細繩拴在小木樁上。一個小木樁何以能拴住力大無比的大象呢?因為它們自小無力時就被沉重的鐵鏈拴在無法動彈的鐵樁上,當時不管它用多大力氣都無法掙脫。小象漸漸的就習慣于被拴在樁子上,久而久之,小象長成大象,但只要身邊有樁,他總是不敢妄動。這就是從小形成的習慣定勢。人也一樣,小時候的認知是終身難以改變的。因此,在娃娃時期,適時的教育、灌輸給他(她)們關愛生命、注重安全等理念,對加強安全文化建設具有極其重要而深遠的意義。
二、怎樣從娃娃抓起
1.安全文化進校園、進課堂
大學、中學、小學以至幼兒園都是教書育人的地方,有人稱之為“苗圃”,也有人喻之為“熔爐”或“搖籃”。安全文化在這里培育,理所應當,天經地義。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正朝著素質教育的方向發(fā)展,從管理體制、教學方法到學習內容、課程設置都有很大變化。就教學內容和課程設置而言,除過去已有的課程外又增加了政治課、德育課,中學生還增加了性知識等等。但卻沒有安全知識課、安全健康課、安全文化課,這不能不說是一個缺憾。無論是從培養(yǎng)德智體全面發(fā)展的新人的角度看,還是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、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角度看,安全文化都應納入教育機關的議事日程,列入各級各類學校特別是普通中小學校的教學內容之中,使安全文化進校園,進書本,進課堂。中小學的安全文化教育,不能只局限于學生了解一些自我保護和日常安全的知識,重點要放在培養(yǎng)學生關愛生命、注重安全的意識和理念上,放在培養(yǎng)學生規(guī)范生活、遵章守紀的自覺性上,讓高尚的品德、正確的是非觀和價值觀伴隨娃娃們的一生。
2.安全文化進社區(qū),進家庭
社區(qū)和家庭是娃娃出生后早期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前蘇聯(lián)心理學家維果茨基(Iers.vygotsky,1896~1934)特別強調環(huán)境對兒童的熏陶和影響作用,并揭示了“由外化而逐漸內化,由外鑠而逐漸轉為內發(fā)”的過程。尤其是家庭,一個人來到世上,命運早就注定你歸屬一個特定的家庭,這便是他最早的生活環(huán)境。當孩子逐漸長大,走向幼兒園、學校和社會以后,家庭仍然是最貼近、最密切,因而影響最深、最重要的環(huán)境。因為學校、社會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復雜性,而孩子在學校和社會學習什么,抵制什么,接納什么,拒絕什么,很大程度是以其家庭最初給予的是非標準、喜好厭惡為出發(fā)點的。孩子的心靈是潔白無瑕的,天真純樸的,生活在什么環(huán)境中,就會被塑造成什么人。正像大哲學家赫伯特?斯賓塞所說:“野蠻產生野蠻,仁愛產生仁愛”。國外有人對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進行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這些獲獎者在幼年、童年和少年時代,并非個個都是天才、神童,半數天資平平,有的還是頑童,可是他們有一個共同點,那就是毫無例外的有一個異常優(yōu)越的家庭教育環(huán)境,他們的父母本身就是一代精英或是道德高尚、具有遠見卓識的佼佼者。家庭不僅對下一代有影響,形成家風以后對后幾代都有影響。據報載,在美國有一個叫愛德華的家族,現(xiàn)在已傳到第八代,老愛德華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哲學家,為人嚴謹勤勉,家風高尚。他的子孫有13位當過大學校長,100多位教授,80多位文學家,60多位醫(yī)生,還有1人當過副總統(tǒng),1人當過大使,20多人當過議員。而另一個叫朱克的家族與之相比大相徑庭。老朱克是一個遠近聞名的酒鬼和賭徒,畢生渾渾噩噩,無所事事。這個家族至今亦已傳了八代,其子孫中30多人是乞丐和流浪者,400多人因酗酒致殘或夭亡,50多人犯過詐騙和盜竊罪,7人是殺人犯,沒有一個有出息的。當然這兩個例子有些絕對,但這不是血統(tǒng)論。這個事實說明,家庭、家風以及家族成員的稟性、品格、作風,代代相傳,子子孫孫,潛移默化,其影響是相當深遠的。當然,孩子能否成才,責任未必全在父母,但家庭和家風對孩子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卻是不爭的事實。所以說,安全文化建設要進社區(qū),進家庭,在社區(qū)和家庭營造起濃濃的安全文化氛圍。這樣,若干年以后,社會上的人才能普遍具有較高的安全文化素質。
3.安全文化進報刊,進熒屏
這里所說的“報刊”、“熒屏”泛指書刊、報紙、雜志、電影、電視、戲劇、網絡和音像制品等新聞媒體和宣傳工具。這些媒體和工具是文化的載體,知識的海洋,如同巧匠神斧一樣對娃娃的塑造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。新聞媒體和宣傳工具的作用究竟有多大,因為它是屬于意識形態(tài)范疇的事情,很難用數字表達清楚。但有一件事情我們大家都記憶猶新,歷歷在目,那就是2003年春季那場非典型肺炎(SARS)疫情。4月上旬以前,全國人民對SARS及其疫情知之甚少,也很少有人言及。當新聞媒體和輿論全面啟動以后,到5月上旬,短短一個月的時間,在全國就迅速形成“眾志成城抗非典”的感人局面,“非典”之事已家喻戶曉,婦孺皆知,不僅是紅頭文件和會議桌上的“頭餐”,也成了平民百姓街頭巷尾、飯后茶余必談的話題。改革開放以來,在“雙百”方針的指引下,新聞出版事業(yè)蓬勃發(fā)展,文藝舞臺繁花似錦,這勿容置疑。但宣傳安全文化的作品和節(jié)目卻屈指可數,即使零星有一點也顯得蒼白無力。我國現(xiàn)在“出書熱”正在升溫,每年出版各類圖書幾萬種,但屬于安全文化方面的作品卻寥寥無幾,如鳳毛麟角。我國包括中央和地方每年要拍攝和從國外購買電影拷貝幾百部,拍攝各類電視片幾千部,其中絕大部分是警匪片、戰(zhàn)爭片、言情片,什么三角戀愛、四角戀愛、帝王將相、才子佳人,等等。我記得在20世紀80年代初,高揚文老部長主政煤炭部期間,曾組織拍攝兩部反映煤礦安全方面的電視劇,至今20多年的時間,安全文化方面的作品在熒屏上很少出現(xiàn)。我這里絕不是說現(xiàn)在出版的書籍、演出的劇目、播放的影片社會不需要,而是說今后在新聞媒體和文藝舞臺上應當給安全文化一席之地,或隨著安全文化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去搶占一席之地。否則,放棄或忽視這塊舉足輕重的陣地,安全文化建設很難發(fā)展起來。
4.安全文化進政策,進法律
講安全文化進政策,進法律,是不是有點小題大作或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。其實不然。首先,安全確實是一件人命關天的大事。安全文化建設從娃娃抓起的根本目的,在于保證安全,提高人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。但當前我國乃至世界的各類事故頻頻發(fā)生,安全狀況很不樂觀。據統(tǒng)計,1999~2001年,我國因事故死亡36萬多人(見表4),遠遠超過二戰(zhàn)期間(1945年)美國在日本廣島、長崎投下原子彈造成的死亡人數,也遠遠超過“9•11”恐怖事件和兩次海灣戰(zhàn)爭死亡人數的總和。發(fā)達國家事故死亡人數也很驚人,盡管工礦企業(yè)死亡人數很少,但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猛增。據世界勞工組織提供的數字,日本2001年道路交通死亡8747人,美國2001年道路交通死亡4.27萬人。1999年全世界因職業(yè)危害死亡的人數約110萬人,超過交通、戰(zhàn)爭、暴力和艾茲病死亡人數的總和。這么多的人死于非命,說是“文明的悲哀、科學的不幸”也不為過。
表4 1999~2001年我國各行業(yè)事故死亡情況單位:人
行 業(yè) |
1991年 |
2000年 |
2001年 |
工礦企業(yè) 火 災 公路交通 水上交通 鐵路運輸(內外) 民 航 壓力容器和管道 |
上一篇:和諧社會需注重安全文化建設 主站蜘蛛池模板: 宜兴市| 通山县| 浦县| 绥江县| 唐河县| 比如县| 梅河口市| 南宁市| 定襄县| 泰顺县| 阿克| 平和县| 雷州市| 凤山县| 日喀则市| 台北县| 石嘴山市| 城步| 柯坪县| 恭城| 隆回县| 邵阳县| 沭阳县| 梨树县| 宁武县| 特克斯县| 灵台县| 嘉黎县| 天全县| 湘阴县| 铁力市| 稷山县| 碌曲县| 津南区| 广南县| 淳化县| 军事| 高淳县| 庄河市| 三门县| 阳信县| |